新华网沈阳5月6日电题:当兵就当个好兵——大学生士兵李国文的人生跨越
新华社记者王天德、王玉山
沈阳军区某机械化集团军炮兵旅大学生士兵李国文,把当精兵、练技能与尽义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军旅5年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沈阳军区学雷锋学苏宁金质奖章,实现了从莘莘学子到理论尖兵、从文弱书生到优秀士兵、从优秀班长到见习排长的人生跨越。
“携笔从戎不仅为了寻找生活的出路,更是为了寻找人生的道路”
2005年7月,即将从吉林艺术学院毕业的李国文面临人生又一个抉择——到部队当兵还是进公司挣钱。
“挣钱,40岁、50岁都有机会;当兵,机会却只有一次!”到武装部报名后,有人了解到他这个西部农村来的大学生的家境,好心提醒他:“小伙子,看你的资料,你是学平面设计和动漫制作的,在社会上很吃香,你要想清楚啊!”
“携笔从戎不仅为了寻找生活的出路,更是为了寻找人生的道路。”李国文态度很坚决,“能参军尽义务,值得!”
新兵集训结束后,大学生士兵李国文很快当上了连队的理论小教员、营里网络分校的管理员。为了从紧张繁忙的训练中挤出时间,他给自己制订了理论学习“路线图”:教育日、双休日和节假日等大块时间,读原文、学原著;饭前饭后、课间休息和训练间隙等小块时间,用自制的理论学习小卡片和“口袋书”,有空翻一下,随时记一条。5年来,他系统阅读了《科学发展观基层读本》《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21讲》等30多本政治理论书籍,收集了10大本学习资料,记了7本厚厚的日记,制作了200多张理论卡片,写了近20万字读书笔记和400多篇感言格言。
懂得理论多了,李国文讲起来也头头是道。
班里学习讨论,士官胡德龙问:“现在贫富差距为什么这么大?”李国文回答:这就像连队5公里越野跑,大家的身体条件不同,决定了有先有后,只要慢的以快的为目标,快的拉慢的一把,最后就能齐头并进。现在国家提出东西部协调发展、城市反哺农村、先富带动后富,就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体能训练中,战士曾杰对李国文发牢骚:“班长,现在不是讲以人为本吗?我体质弱,训练吃不消,那就以我为本,让我少跑两圈吧!”李国文笑了笑:“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这样做就是为了让你在战场上活的几率更大些。你说是不是以人为本?”
李国文先后总结归纳出“生活常理+人生哲理+革命道理”的渐进说理法、“数字图片+寓言故事+箴言谚语”的形象说理法、“抓住兴奋点+找准结合点+破解疑难点”的破壳说理法等7种宣讲方法,使周围的战士个个上台能讲课、平时能说理,人人都有一批“粉丝”,形成了培训一个人、带动一个班、辐射一个连的“滚雪球”效应。
李国文入伍时带了一部二手相机和一台组装电脑,这两件看上去已经“落伍”的东西却是他给大家讲理论的两件“法宝”:用照片记录社会日新月异、人民幸福安康、军队发展壮大的精彩瞬间,并与过去的老照片进行对比;用电脑建立理论学习资料库,收集了300多部理论著作,画了70余幅理论趣味漫画,制作了10多个简易电脑动画,以形象生动的感官认知、喜闻乐见的故事熏陶和朗朗上口的格言警示,带动战友理论学习,加深消化理解。
“不管是学士、硕士,首先要当好战士”
李国文第一次跑5公里,不到1000米就觉得眼冒金星,两腿发软。但第二天,他就找人做了一个沙背心和沙绑腿,从1000米、2000米、3000米,一步步突破。
练器械,他在单杠一吊就是10分钟;做俯卧撑,他让战友把背囊放在背上,一练就是100个;投弹练习,把背包带绑在床上,模拟练习投掷动作,胳膊肿了就咬牙坚持;练射击,他在雪地上一趴就是半个小时。
“倒也要倒在训练场上。”艰苦的训练和激烈的竞争,让李国文渐渐懂得:在部队,不管是专科生、本科生,首先要当好小学生;不管是学士、硕士,首先要当好战士。
李国文入伍那年,中国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新一轮军事变革对中国士兵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战场环境瞬息万变,随时都会有伤亡的可能,如果出现减员怎么办?”2006年10月,部队组织实弹战术演习,李国文所在的炮班开到阵地后,由于瞄准手突然生病不能参加,导致考核成绩不尽如人意。
当别人正在惋惜时,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使李国文陷入深思:“一定要把炮兵分队所有专业都弄懂,成为一名能指挥、会侦察、熟驾驶、懂通信、精计算、打得准的全能炮手。”
从那以后,李国文每天忙着学习火炮驾驶、瞄准手和炮手等多个专业,一有空就钻进炮塔,一练就是几个小时,认真研究掌握高低机怎么运转,方向机的工作原理,平衡机怎么发挥作用。
夏天,炮塔内温度高达40摄氏度,他衣服湿了一遍又一遍;冬天,炮塔内零下20多摄氏度,操纵着冰冷的钢铁,他手脚冻的红肿。凭着执著的钻劲,李国文在当义务兵期间就精通了自行火炮所有专业,成为多能炮手。
2007年9月,部队进行实弹战术演习,李国文找到营长王柱国,毛遂自荐负责全营的隐蔽伪装。他熟练运用大学所学的光学、色彩、视觉等知识,巧妙地把一件件大型装备“变形”成民房、加油站和蔬菜大棚,使得蓝军虽然使出各种招数进行侦察,都无功而返。演习结束后,集团军导演部给予了高度评价。
“尊敬的连首长,旅里装备了新装备,我申请到配有新装备的营提高我的技能,请组织上批准我的申请。”——2008年3月的一天,部队刚刚列装了某新型武器系统,李国文在学习室里“斗胆”申请换岗:平时多准备几手,战时才能多方面应备,驾驭好新装备才能打赢高技术战争。
那段时间,李国文白天到新装备上熟悉操作技能,晚上钻研复杂的电路图表和装备说明书。他给来旅里指导新装备操作的工厂师傅当下手做零活,利用各种时机学习新知识。两个月下来,李国文破解了11个制约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难题,制作出了6部简易教学课件,与攻关组成员一起编写出了20多万字的训练手册。
当义务兵2年,李国文精通两种主战装备,掌握炮长、炮手、瞄准手、火炮驾驶四种专业技能;当班长3年,他所带的30多名战士,先后有12人在比武考核中夺冠,6人被各级树为军事训练标兵。
“既要保持追求荣誉的进取心,又要摒弃患得患失的功利心”
李国文上大学时曾开过照相馆,免费为全院师生照相;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多次无偿献血;利用寒暑假,边打工边为农民工子女补课,并自己掏钱给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为了帮助跟他一样的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他还发起创建了勤工助学社团——阳光社,并担任社长……他的大学辅导员赵凌云老师这样评价他:“李国文是我带过的学生中最让人放心、最坦诚的一个。”
大学时,李国文是师生眼中的好学生;入伍后,李国文是官兵心中的好战友。
有的战士想考学,他就主动帮助补习文化;有的战士想学一技之长,他就在连队办起艺术摄影等兴趣班,把自己才艺特长和战友共享。
2009年入伍的新兵王之斌家庭条件优越,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班里开会交流下连后的感受,李国文开口就问他津贴费是怎么花的。
“这点津贴费还不够我平时买饮料,不够就向家里要。”王之斌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
“咱们都长大成人了,每月的津贴费够花了,再向家要钱不应该,父母的钱都是用汗珠子换来的。现在社会上议论‘80后’‘90后’是‘啃老族’。我们要反省自责,从小事做起,学会感恩,学会自立……”李国文和王之斌聊起了自己童年生活和大学期间打工挣生活费的经历。
听了李国文的一席话,再看看床铺下李国文的拖鞋还是大学时买的,并且一穿就是6年,王之斌为自己从前的消费习惯感到惭愧。第二天,他把从家带来的5000元钱全部存进了父亲的银行卡,并按照基本生活需要制订了津贴开支计划。前段时间西南地区发生旱灾,旅里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捐一瓶矿泉水,献一份爱心”捐款活动,王之斌把一个月津贴费全部捐给了灾区。
同连战士小庞,入伍前后3年连续失去4位亲人,家庭困难,妹妹面临辍学。生活的压力让小庞心理自闭,一度产生轻生念头。李国文主动和他接触谈心,陪他聊天。得知小庞在家学过美术设计,就带他一起为连队出黑板报、做课件,并结合板报的色彩搭配,引导小庞感受生活色彩,保持阳光心态,每月还拿出70元津贴资助小庞妹妹上学。
在李国文的帮助和鼓励下,小庞重拾了信心,工作主动,训练刻苦,在年度专业训练考核中夺得瞄准手第二名。2008年8月,小庞的妹妹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南宁大学,她在寄给李国文的一封信中写道:“国文大哥,你不仅在经济上给我援助,而且在精神上给了我勇气,从你的身上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自立自强,什么叫拼搏进取。”
“荣誉是军人的至上追求,既要保持追求荣誉的进取心,又要摒弃患得患失的功利心,要做到得到荣誉不自傲,没得荣誉不自馁,他人荣誉不攀比。”谦和待人的李国文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9年7月,全旅公开选拔大学生士兵保送入学对象。李国文以过硬素质获得营连一致推荐。正当旅里研究准备公示时,他却找到旅领导,说自己的能力素质还没达到干部标准,希望继续在连队“淬火”,况且新装备列装才3个多月,正是形成战斗力的黄金期,提干的机会以后还有,但驾驭新装备现在错过了就可能留下终身遗憾,还是让他踏踏实实当个兵吧。
深受感动的旅领导最终还是拒绝了李国文的请求:一个月后,他由一名士兵成长为一名见习排长,迈入军官的行列。
——大学生士兵李国文的使命已经结束,而大学生军官李国文的征程则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