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信息教育管理就业服务学生资助心理咨询国防教育学生事务服务辅导员队伍建设易班建设学业指导工作室
辅导员队伍建设
 理论研究 
 队伍风采 
 培训培养 
通知公告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研究>>正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
2015-03-31 14:40 教育管理科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

山东大学:打造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互动课堂”

提前布置课堂讨论主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前,学生们被分成若干个小组,针对某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提前学习讨论并形成汇报成果,汇报内容和形式由小组自定。一位上过课的同学说,“老师提前布置主题,由我们自己分组准备后在课堂上展示,我觉得这种形式很好,很有趣”“虽然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分歧,最终还是通过查阅资料、相互碰撞统一了意见,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加深了认识。”

丰富课堂汇报交流形式、显著提高核心价值观教学效果。除了传统的汇报形式,微电影、视频、快板、朗诵、趣味课件解说等也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展现形式。有的小组在课堂上采用了情景剧的展现形式,以村长与村民的对话为主体,通过对比的方式,集中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在汇报展示学习成果的同时,各小组还要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接受授课教师的点评,并最终根据课堂上的综合表现情况得到每个人的课堂成绩。这种让学生走上讲台的形式,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得到了深化、实化。

武汉大学:以红色资源唱响唱好立德树人主旋律

充分挖掘内涵,把红色资源升华为文化资源。组织专家学者对校史中的红色文化篇章予以考证、梳理和阐释,将零散的、隐性的红色资源转化为系统的、显性的文化资源,已形成《武汉大学在党创建中的三个贡献》《李达对中共创建的思想理论贡献》《武汉大学校史上的红色篇章》《中共党史上的武汉大学》《中共五大在武大》《武汉大学学生运动简史》等成果。

拓展育人途径,把红色资源内化为教学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武汉大学校史》等课程教学中贯注红色文化,阐述不同历史时期武汉大学师生投身中国革命洪流的生动史实,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的情愫,提升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河北大学:把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艺术化

开展幸福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针对大学生在思政课学习兴趣、到课率和抬头率、实效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通识教育讲座《提升幸福力,敲开幸福门》、网络视频课《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学视角》及研究生《人生幸福观教育研究》等课程,从大学生关心的人生问题入手,引导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遵守道德和法律、担当历史责任、创造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追求、获得幸福。

利用微电影教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艺术化。微电影因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特点,让许多“草根”有机会通过影像作品表达思想、传播文化,深受大学生热捧。为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学校举办了以“创意微电影,青春中国梦”为主题的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思政课”教师结合幸福观教育组织学生创作的《幸福阳光》获得最佳编剧奖。该片以“青春•梦想•幸福”为主线,兼具创新性、真实性、趣味性和价值性,引发学生强烈共鸣。2014年以来,教师们已组织学生拍摄微电影近20部并运用于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完善辅导员团队核心价值观教学制度

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由讲授同一专题的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各团队坚持每个学期至少三次集体备课,同时建立网络群组保证及时沟通和资料共享,保证教学内容和进度的规范性、科学性。

坚持团队听课制度。团队集体到有经验的老师课堂听课,相互提出建议,帮助新教师获得自信,促进核心价值观教学质量的改进。

坚持课堂问卷制度。辅导员团队每次下课前征集学生对课堂效果或相关选题的意见,汇总成文,作为下一步教学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并可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

坚持考试反馈制度。辅导员团队每学期新课前为学生选取优秀试卷进行讲解,改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

浙江大学:开展“红色寻访”勇担强国使命

坚持“一个核心”。“红色寻访”活动以“寻访红色记忆,勇担强国使命”为核心主题,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以社会实践的形式,走访全国“12个重点红色基地区域,30条红色精品线路,300个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瞻览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史诗,激发青年大学生报国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持“两条主线”。“红色寻访”活动围绕“寻访体验”和“传播感悟”两条主线展开。参加寻访的同学以“参观一个革命教育基地,寻访一位老革命、老党员,采访一位典型人物”为主要内容,通过资料查找、实地调研、人物采访、参观学习等方式,在实践中亲身感受革命老区的变化,用自己的青春服务老区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开通“寻访红色记忆”专题网站、“红色寻访”官方微博,通过举办网络图片展、“青春赞颂90华诞”红色微博创作大赛、制作红色Flash等活动,吸引同学们积极参与和广泛传播。至今已举办专题报告会近百场。

坚持“三个引导”。一是前期报名引导主动参与。通过组织召开专题宣讲会,宣传活动理念,引导广大学生踊跃申报,平均每年有500余支团队申报,5000余名学生参加。二是寻访过程引导学习实践。寻访队伍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势政策宣讲、农业技术推广、法律普及、医疗卫生服务、义务支教、环境保护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三是后期深化引导分享思考。寻访结束后每一位同学完成至少一篇调研报告或感悟论文,大学生“红色寻访”成果论文集《信仰点亮青春——“90后”大学生的红色追寻》已正式出版发行,全书收录306名大学生的105篇优秀文稿,共计46万字。

中南大学:“雷锋岗”引领青年学生敬业友善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践行主题。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学校把建设“雷锋岗”志愿者团队作为重要载体,突出“敬业、友善”,引导广大学生在传承雷锋精神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雷锋岗自创建以来,募集善款及各种爱心物资总值30余万元,直接帮助人员累计12万余人次,相继培育了“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赵长平、“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李海星等一批新时代的优秀学子。经过10年的积淀,学雷锋、做雷锋已成为中南校园的精神风尚,成为广大学子的道德自觉。

以细处为抓手,对接师生需求。雷锋岗团队坚持从细处入手,对接师生需求,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例如,为防范自行车被盗,成立了自行车看护队;为保障夜间学生公寓的安全,设立了夜间志愿者巡逻队;为清洁校园,成立了海报清洗队;为方便师生找寻丢失物品,成立了失物招领窗;为倡导校园文明,成立了文明监督岗;为响应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号召,成立了节能减排践行岗;为有效疏导学生上下课时段的交通高峰,成立了阳光协警社团等一系列爱心组织。雷锋岗的志愿者们以“敬业”的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活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尽心尽责地协助校园安全文明建设。

以担当为使命,关怀弱势群体。在做好校内服务的同时,雷锋岗还积极放眼校外,关怀弱势群体。例如,针对空巢老人的赡养难题,雷锋岗创新性地开展了“点对点•心连心”上门服务孤寡老人特色品牌活动;为帮助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更好的生活学习,开展了“爱心家教”特色品牌活动。同时,积极联络国家扶贫组织和社会公益机构,为边远山区的贫困人群和灾区群众组织募捐。

以网络为依托,扩大志愿队伍。依托新浪微博、手机微信、学校德育网站云麓园BBS等建立网上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相关的服务公告和招募信息,形成线上线下有机互动的服务格局;志愿者还结合自身的真实体验,在学校德育网站——中勤在线、马列网、核心价值践行网等,开辟“雷锋岗优秀队员事迹”交流版块,在人人网、新浪网等社会公共网络媒体申请“雷锋心声”主页。

同济大学:“家乡历史调研”让爱国从爱家乡开始

由近及远、感受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家乡历史调研”活动面向全校所有选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本科生,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地或者文献调查,调研报告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综合成绩的组成部分,占总评成绩的30%。通过开展家乡历史调研,引导同学们从身边微观的家族、家乡历史视角出发,对家乡产生新的认识,增强对家乡、对社会、对国家、对党的感情,从而明确自己对民族与社会的责任。

课堂所学与调查研究有机结合,实现价值观教育的“知行合一”。大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调查走访、收集素材、查阅资料,用调查报告、议论文等体裁,阐释自己家乡的历史变迁,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调研报告。如《人工天河——红旗渠调研报告》《与祖国共荣辱——我的家乡长春市》《两代人口述的家乡历史》《大时代下的小城变迁——“家乡历史变迁”考察调研》等。一位数学系的本科生在调研报告《登上日光岩俯瞰鼓浪屿历史变迁》说,“事实上,从我最熟悉的一块‘平凡沉默’的岩石中窥得的鼓浪屿历史变迁,也恰恰反映了整个厦门从明末清初至今的变化,甚至也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行进路程、命运息息相关”。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北京大学:“教授茶座”搭建师生对话平台

面对面、问与答,搭建师生充分交流平台。今年,北京大学创办知名教授与青年学生“分享成长经历、共话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启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教授茶座”,采取小范围、师生围坐在一起茶叙畅谈的形式,搭建师生直接沟通对话的平台。王恩哥、袁明、姜伯驹、孙祁祥、杨芙清等知名教授先后做客“茶座”。每期活动都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围绕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设定主题。通过每次约2小时的深入交流,引导同学们走出价值选择的困惑、获取思想成长的正能量。姜伯驹院士说,“一个人总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和担当。只有整个国家发展起来,每个人才能有好的发展。”孙祁祥教授说,“对人诚信友善,兢兢业业工作,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成功。”“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要起作用,但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作为基础,整个经济社会将无法正常运行。”同学们表示,“教授茶座”如同一门温暖且励志的小班教学课程,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学者精神风范、聆听长者治学经验与人生智慧,让每个参与者受益匪浅。

微语录、广传播,让更多学生关注价值观。每期“教授茶座”活动,学生工作部门都会全程拍摄,编写活动新闻稿和教授“微语录”,通过“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等途径发布。教授“微语录”定位于学生视角,行文风格凝练平实,文段短小精悍,适合网络时代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也适合于网络传播扩散,每期发布后都会获得大量点赞和评论转发。通过微信平台发布的5期“微语录”的总阅读量接近11700人次,分享转发量超过1230人次,“教授茶座”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才表率巡讲团”发挥榜样作用

深入挖掘,选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边榜样。学校按照“艰苦朴素、勤奋学习、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要求,在2014年“研究生十佳”评选过程中深入挖掘,从40位候选人中选拔优秀者组建“成才表率”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学生中开展巡讲活动,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在学生中产生较大影响。

精心筹备,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团队。研究生“成才表率”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成员既有个人,也有团队;既有博士生,也有硕士生;既有理工科学生,也有文科生。来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月宫一号”研究团队的博士生王敏娟,参与了“月宫一号”为期105天的密闭试验,她的报告展现了团队背后不畏艰险探索科学的精神和对“月球梦、中国梦”的不懈追求。经济管理学院的硕士生徐迎迎,不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在公益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为同学们做出了表率。

高效组织,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影响。为保障巡讲质量和效果,学校对报告团成员进行了文稿撰写、宣讲技巧、台风礼仪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同时制作精美的电子海报,通过校园网、微信群、人人网等扩大宣传。“成才表率”先进事迹巡讲活动在广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报告视频被制作成小短片发布在校内网络社区平台,点击超过3000人次。

山东交通学院:“诚信驿站”传递正能量

创意“金点子”,播撒诚信大理念。四年前,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1名大二女生在校园学生生活区摆放了一张简易的电脑桌、若干文具、一个收款用的纸盒、一张不到1平方米的宣传板,采取无人导购,挑选、付款、找零全由顾客自理的经营形式,这就是最初的“诚信驿站”——“无人照料的小店,从没丢过一分钱;无人监督的大学生,从没丢过一次脸。”四年来,在学校的精心培育和推广下,在师生的鼎力支持与见证下,“诚信驿站”在2个校区已发展到4家店面、成员70余人,成为学校弘扬诚信文化、传播诚信正能量的一面旗帜。

投身公益,传递诚信正能量。“诚信驿站”将盈利的80%用于公益活动,已颁发三届“诚信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10人,开展了一系列感恩回馈活动和义捐、义卖、支教活动。诚信爱心团队成员被授予“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等多种荣誉称号。榜样的力量激发了师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全体师生以诚信为荣,身体力行践行诚信。现在,校园里食堂诚信窗口,诚信自行车、诚信水站、诚信报摊、诚信考场无一不散发着诚信的正能量。

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引导作用

福建师范大学:打造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校园“微”体系

无“微”不至:构建校园“微”体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一是整合各类微博资源。成立“学生服务联动协调中心”,将全校团学组织微博纳入联动中心,构建“中心统一官方微博——各成员单位微博——各级团学组织微博”校园“微”体系。二是实现全面覆盖。该体系覆盖学生管理服务工作职能部门10个、校级学生组织7个、学院团委学生会30个、年级团总支学生会120个、团支部1111个、学生社团260个。体系内部微博各具特色、共享互通,实现校园官方微博信息扁平化传递。

防“微”杜渐:完善校园“微”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加强信息管控。建立全天候、全方位微博信息监控制度,指派专人通过微博监控校园网络舆情,有效预防微小问题复杂化、激烈化。二是及时处理学生诉求。组建学生联动助理队伍,做到学生意见诉求第一时间微博响应,成员单位协调联动、及时处置和反馈。目前,已通过联动中心协调解决微博反映意见诉求1000余件,赢得师生普遍赞誉。

“微”言大义:繁荣校园“微”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发挥校园“微”体系集聚放大优势。微博、微信、QQ、邮箱等平台全面铺开,向全校学生定期推送内容丰富、语言活泼、阅读方便的微信报、校园手机报等电子报刊。二是发挥校园“微”体系组织动员功能。通过微博发布活动通知、开展报名等,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效率和学生参与热情。

体贴入“微”:促进校园“微”交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微博的互动交流功能,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带头使用微博,带动联动中心各成员单位负责人、联络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等更多关注和使用微博。在细致入微的日常交流中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研精究“微”:形成校园“微”机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合力。制定实施《关于完善团学系统“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学生网络文明行为规范》《新媒体文明传播使者工作手册》等系列文件,加强核心价值观“微”教育的制度保障。

广西大学:活用新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针对大学生特点用“活”新媒体。针对青年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起全覆盖、立体式的新媒体信息传播体系。建立广西大学“团学小微”微信公众号、学生会、广社团总会、学生微博协会、雨无声网站、空谷网站等一大批微博、微信公众号,成立98个辅导员博客,536个团学组织微博,102个团学组织的微信公众订阅号,60多个各级各类团属网站。校内有较大影响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已有粉丝达10万余名。只要刷新微博,点击微信公众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信息就能即时走进青年人的生活里。

加强培训用“熟”新媒体。组建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热衷于参加学生活动的青年学生网络宣传员队伍,规模近千人。为帮助宣传员们用“熟”新媒体,提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能力,学校与新浪广西、猫扑网等互联网企业合作,对宣传员进行了专题培训。

整合资源用“亮”新媒体。一是启动“文明蒲公英”行动。利用微博发布信息,招募志愿者,集结志愿者,组织清洁活动。10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不需要集中开会,只通过微博组织集结,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13次专项清洁活动。二是与新浪微博共同发起“寒假返家爱心车”活动。通过校学生会微博发布活动消息,希望获得爱心车票的困难同学只要对该微博消息进行3次转发,就可以乘爱心车回家。微博活动发起两天之后,300多张爱心车票就全部发完,帮助困难同学们高兴平安地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

上一条:2015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培训班在电子科技大学举办
下一条: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关闭窗口

西安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2010) 版权所有